27.12.09

电影赏析 : Avatar

Film Name: Avatar (2009)
Directed by: James Cameron


不完全是一篇film study, 因为我只看了一遍。
也不算是一篇影评或 film review,因为这是一篇很personal的分享。
也不打算用单一语言来述写我的想法,因为这是一篇比较直觉性的和直接联想到的一篇想法,而我是这样思考的。

[Note: Contain spoilers of Avatar, District 9 and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当电影开始述说pilot操控avatar的方式,Neon Genesis Evangelion (NGE) 便是第一个闪过我脑海里的名词。因为NGE里的机械人Evangelion也不是机械而是一种外星生物,pilot也是透过神经系统和头脑思想来操作的,跟Avatar类似。NGE是一部很特别、很有概念的动画,人物设计和视觉效果都很棒,我几乎完全被那抽象但入骨的心理情绪所感染,久久无法抽身。

无法抽身啊,Avatar主角Jake Sully 也是几乎发现自己陷入一种identity crisis里,分裂于真假现实之间。我们的网络community也有这样的力量,可以匿名,可以伪装成别人,可以成为和现实里和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电影 Avatar似乎满足了现代人的alter-ego心态,还有很仔细设计过的每一草一木,让Pandora世界梦一样地真实存在。

主要连接两个世界的主题或概念应该是信仰。拜金主义、物质主义还有相信心灵沟通的。一部电影述说一个时代,我们这个时代也许就是这样,科技产品的层出不穷让我们依赖冷冰冰的产品机械多过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电影里无信仰或拜金主义的人是自大、目中无人的Quaritch和Selfridge,因为把自己放在最高;Na'vi族以及被感动的Grace, Norm和Jake,因为信仰Eywa,所以是把自己的信仰放在最高、最重要的位置,所以并不会因为自己而自大,而是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心中的创造神而勇敢奋斗。

结局很美好,虽然情感上有差于Peter Jackson的District 9,但异曲同工之处在于两部电影都是让身为人类的主角成了电影里的另一种“人类”。District 9的人类转变为外星人是悲哀的,而Avatar里的变化却反映出一种“脱离悲哀”想法,到了一种漂亮美好的梦幻世界里。对我而言,Neon Genesis Evangelion是抽象且情绪化的,District 9是现实和悲哀的,而Avatar是在不美好的现实里让人向往着一种梦幻般的美好。

技巧上,最喜欢的是它的平铺直叙里头的前呼后应,还有精简顺畅的情节。人物与场景设计都下了不少心思,每个角色有显著的特色和差别,对白上也交代了很多故事背景,尤其在开场时角色之间的对白。也许没有District 9的叙述方式特别,但两者都同样用了video log的key item,作为不同的用途,District 9作为带动故事的前进key item,而Avatar用来“缩短情节”,让Quaritch掌握了重要线索而解释了他所采取的攻击行动。还有一些重要线索说明时间的部分,我也很喜欢,比如Jake的胡须和头发长了,说明了在电影里的时间经过。

当然最让人陶醉的,还是Pandora栩栩如生的鲜艳梦幻世界,有人、有生物、有草有树有天空;有历史、有希望、有感情。

我无法不把District9和Neon Genesis Evangelion与Avatar联想在一起。如果我少看任何一部作品,我想我不会有那么深的感触。District 9,述说人性与悲哀,还反映了一种渺茫和未知的希望;NGE表达了内心挣扎的无助和情绪的抽象;而Avatar把District 9 里用suspense带出的希望,用“信仰”的方式在视觉上实现了一种心底的憧憬,让NGE里头的无助感得到了一种安慰。

我也因为Avatar里Na'vi的信仰,而得到一种心灵上的安慰与感动。

12.12.09

2009 最后的愿望 (已编辑)

日语:
2009最後の願い! (yenyen: 用得对吗?)

前言:
我很想念日语,真想明年可以定时找yenyen出来跟我一起复习日语,我还没有收入,所以无法报名正式日文课。

你看,想未来,可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我们这么多年来不懂说了多少次“以后我要这样那样的”;我现在也很想静静地坐下来拟定2010的大小计划,可是我没有这个勇气,也不敢有这种闲情了,我只有2009的最後の願い(saigo no negai)。

最後の願い:
学业及格。

我当然还有一些小愿望要完成的,可是相较之下,其他的都变得微不足道了;也因为这一个梦魇施予的压力,其他的好像变得没那么重要了;仿佛只要这一个一完成,其他的都会迎刃而解了。

收到Cikgu Ong写给同学们的信,还是天蝎座老师一针见血,与大家

共勉之:
“学习是自愿和奉献。不要为失败找借口。成功的孩子为成功而努力。”

后语:
我为学习新知识而喜悦,却总为学习新技能而苦恼。技能方面我总是比别人弱,可是我也不能够逃避我的弱点,总还是必须面对、努力、克服。

祝我可以努力完成我的最后最大的愿望。


[已编辑,edited]

听看过这则14岁少女被性侵犯的新闻后,我久久无法入眠。

我气愤、我痛心,然后再回头看自己刚写过的这篇,我突然很鄙视我自己。

为何我目光会变得如此短浅?为何越长大,就越不敢面对问题?连14岁的小女孩都敢站起来为自己说话,还必须默默地忍受身旁与社会的眼光,还有就是面对大人一点都不想负责任的失望。

我鄙视自己的肤浅,我就是不想成为一个只重视自身事而不理社会事的人。我没有每天阅报的习惯,但我还能说我周末在家会看报,平日没报闲着也会网上阅报,现在还正慢慢读着龙应台老师的《百年思索》和景克宁教授的《客厅里的大学》,说出来还真羞人,我都几岁了? 怎么还为着学业不如意一事而搞得自己作息乱了、新闻也不看了、课外书也不看了、家务也不做了、心情也经常跌落谷底了?

我是真的太幸福了,所以成了草莓族。我鄙视自己变成草莓族了,受压能力怎么低成这样?在后语里我竟然还写了“最大的愿望”来形容我想要及格的愿望,仿佛那是一种不可能似的语气。回想中学,我也绝不会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高数、物理、和化学科及格!回想中学,我好像都比现在坚强。

为什么越长大,就越不敢负责任?

社会那么大,我只是其中一员;人生那么漫长,大学也只是一个驻站。我竟然把自己的学业问题用放大镜当成是世界末日来看了,我还真不好意思说我是一个大学生。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发起的,提倡民主科学;而我今天身为一个大学生,只是一颗一压就烂的外靓内软的草莓。

受害小女孩很勇敢地面对自己被欺凌的事件,5名青年嫌犯也在一点道德观念都不存在下的情况勇敢犯罪;然而大人却畏缩地逃避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要让受害者受更多的伤害?为什么大人总是不敢再为受害者挺身讨公道?社会问题,总是找不到愿意负责任的一方。

修改了用词,我说,我2009年的最后目标是学业及格。

而我2009年最后的愿望就是我要重新学会为自己的事负责任,我不要再沦为腐烂的草莓族。

这里还有些关于这新闻的相关文章:
把公義,還給這個受傷的女生:主編有話
把公義,還給這個受傷的女生:女孩,你仍然是天使。
梁惠美:資訊泛濫‧青少年易陷情慾誘惑

[编辑于4.33am]